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為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充分發揮中小學課程教材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功能,制定本指南。

一、重要意義

開展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於永續中華民族的根與魂,堅守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築牢民族文化自信、價值自信的根基,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培養青少年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具有重要意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是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魂育人功能,落實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系統化、長效化、制度化的重要舉措。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正確價值導向,強化經典意識。遵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秉持客觀、科學、禮敬的態度,對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突出傳統文化素材的經典性。結合時代要求,銜接古今,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促進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其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二)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貼近學生實際。充分考慮學生隨著年齡增長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發展特點,努力貼近學生生活、學習、思想實際,確定不同學段的教育目標以及具體學習內容、載體形式,區分層次、突出重點,體現學習進階,內容和形式適宜,容量適中。

(三)結合學科特點,注重有機融入。基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科的內在聯繫,結合學科具體主題、單元、模組等,融入相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和載體形式。

(四)堅持整體設計,科學合理佈局。貫通中小學各學段,使核心思想理念、中華人文精神、中華傳統美德等貫穿教育過程始終。統籌各學科,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全覆蓋,形成縱向有機銜接、橫向協同配合的格局。

三、總體目標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小學課程教材中的育人立意更加精准鮮明,佈局安排更加系統完整,內容更加科學合理,呈現方式更加豐富生動。課程教材在厚植中華文化底蘊、涵養家國情懷、增強社會關愛、提升人格修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方面的育人功能顯著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更加堅定。

四、主題內容

中小學課程教材主要圍繞核心思想理念、中華人文精神、中華傳統美德三大主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內容。

(一)核心思想理念。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二)中華人文精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多樣、珍貴的精神財富,如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文以載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儉約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鼓勵人們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內容。

(三)中華傳統美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範,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觀念等。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

五、載體形式

中小學課程教材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形式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典篇目。主要指以文獻方式存在的傳世作品。如文學、歷史的名著名篇,科學典籍,作為欣賞物件的經典藝術作品等。

(二)人文典故。主要指經過歷史檢驗、被人們公認、有特定內涵的人、事、言。如歷史人物和故事,神話、傳說,寓言、名言名句等。

(三)基本常識。主要指在傳統社會形成的且構成中華民族文化基因的基本知識,如時令節氣、稱謂禮儀、傳統節日、風俗習慣等。

(四)科技成就。主要指古代人民在科學探索、技術發明方面的突出貢獻,如四大發明、都江堰工程、傳統醫藥等。

(五)藝術與特色技能。主要指民族性、地域性特徵非常鮮明的技能、技巧與藝術。包括以滿足精神生活需要為主的技能、技藝,如書法、音樂、舞蹈、戲曲等;以手工勞動為主的技能、技巧,如烹飪、刺繡、剪紙、雕刻等;以身體運動能力為主的技能、技巧,如傳統體育、武術、雜技、遊藝等。

(六)其他文化遺產。主要指前述五種形式以外的傳統文化遺存,如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等不可移動文物和藝術品、文獻、手稿、服飾等可移動文物。

六、學段要求

(一)小學階段。以培育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和感受力為重點,由啟蒙教育入手,介紹中華民族重要歷史人物、傳統節日、節氣與風俗、發明發現、特色技藝等,使學生初步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培養學習興趣。通過識字寫字、誦讀詩文、聽聞典故、親近先賢、關注習俗等學習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識,養成孝老敬親、禮貌待人,勤儉節約、吃苦耐勞、言行一致等傳統美德,體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對國家、民族的感情。

(二)初中階段。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力為重點,比較系統地介紹我國各族人民創造燦爛文化的歷史及偉大成就,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悠久歷史及其對世界的意義,提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度。通過臨摹名家書法、閱讀經典文獻、瞭解歷史線索、欣賞傳統藝術、參與禮儀活動等學習活動設計,引導學生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初步體會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修齊治平、革故鼎新、實事求是等中華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尊重各民族傳統習俗,珍視各民族共同創造的中華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歸屬感和自豪感。

(三)高中階段。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性認識和踐行能力為重點,講述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淵源及重要學術、藝術流派等,使學生在與世界文化的比較中,更加客觀全面地認識中華文化,領悟民族獨特智慧,更加理性地看待外部世界,堅定文化自信。在文化傳承的同時,進行文化創新。通過閱讀觀看經典作品、文化考察與專題研究等學習活動設計,培養學生嚴于律己、自強不息、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使學生自覺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形成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和精忠報國、振興中華的愛國情懷。

七、學科安排

以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三科為主,藝術(音樂、美術等)、體育與健康學科有重點地納入,其他學科有機滲透,“3+2+N”全科覆蓋。

(一)語文

語文是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核心課程,要全面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傳統美德,引導學生理解和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體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愛國情懷、中華精神、榮辱觀念,提高審美情趣,厚植中華文化底蘊,堅定文化自信。主要載體為漢字、書法、成語、古詩詞、古代散文、古典小說、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歷史故事、寓言故事、格言警句、風俗習慣、傳統節日等。

(二)歷史

歷史是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核心課程,在傳承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於學生系統、深刻地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形成發展過程及其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重要地位,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領悟中華民族的獨特智慧。主要載體為遺跡文物、神話傳說、事件人物、典章制度、文學藝術和科技成就等。

(三)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

道德與法治(思想政治)是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核心課程,要注重傳承崇德向善的傳統美德,幫助學生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社會倫理和風尚,養成恪守誠信、嚴於律己、敢於擔當等優秀品質,培養關心社會、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的思想意識,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主要載體為相關格言、人物、故事、民俗、文物圖片等。

(四)藝術

藝術是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課程,對提高學生藝術修養、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注重引導學生體會中華優秀傳統藝術中反映出來的中華民族獨特的表現方式、藝術特徵、風格特點和文化內涵,形成系統認識,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提高審美與人文素養,堅定中華文化立場,提升文化藝術傳承能力與創新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主要載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經典藝術作品,具體包括民族民間音樂、民族民間舞蹈、戲劇(戲曲)、曲藝、美術、書法,以及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動畫、影視作品等;二是特色技藝,具體包括年畫、剪紙、泥人、刺繡、皮影戲、木偶戲、服飾等適合進入學校教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五)體育與健康

體育與健康是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課程,對於幫助學生強身健體、涵養情趣,促進健康行為習慣養成和身心和諧發展,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重要作用。主要載體形式為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活動(如抽陀螺、跳房子、踢毽子、滾鐵環、抖空竹、舞龍、舞獅、蕩秋千、踩高蹺、竹竿舞等)、武術、中國式摔跤、跳繩、毽球、珍珠球、賽龍舟、傳統健身功法(如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和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知識等。

(六)其他

數學、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載體,也要結合學科特點,選擇有關學科領域典籍、人物故事、基本常識、成就、文化遺存等,引導學生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方法,感悟中華民族智慧與創造,培養學生勇於探索、自強不息的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自豪感。

 

八、組織實施

(一)加強專業指導。組建以從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與教育的專家為主的指導組,加強統籌、指導,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程教材的合理性、準確性與系統性。

(二)研製實施細則。分學科制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國家課程教材實施細則,從本學科育人定位出發,明確本學科各學段具體內容、載體形式等,充分發揮各學科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獨特作用。持續開展體驗活動、主題活動,強化學生實踐體認。建立評價標準和評價機制,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效果。各地結合實際,制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地方課程教材實施細則,突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

(三)加強培訓把關。組織開展編寫、審查團隊專題培訓,加強對各學科課程教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落實情況的審查把關,確保總體工作目標的達成。加強面向全體教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培訓,全面提升師資隊伍水準。


各科具體要求/資料來源:

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文化發展研究院

http://culture.bnu.edu.cn/index.php?r=site%2Fnews-detail&nid=150